查看原文
其他

逃避可耻但有用,我为啥带娃儿去泰国读书 | 讲述

曼谷客昆哥 爸爸真棒 2021-12-23

3月11号,我们特约作者曼谷客昆哥的《全家客居泰国只为给孩子读国际学校,这笔帐划算吗》(←点击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在“爸爸真棒”上发表后,在评论区也激起了很大的反响。质疑声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

一是泰国基础教育是否支撑孩子升学;

二是中国文化学习如何保证。

爸爸真棒第一时间向作者追加约稿,请他谈在泰国的半年,孩子读国际学校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留学泰国究竟是一条曲线爬藤路,还是对教育规划另有打算。于是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昆哥在文中写道,这条路看起来另类,但并非任性之举,也不是曲线爬藤,反而因为想明白名校之路并非人生独木桥,所以让孩子离开了层层筛选的应试教育,有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成为一个明白自己人生目标的人。

这是一条逃离“剧场效应”的突破之路。

▲我们所居住的泰国曼谷。


曼谷客昆哥

曾经的电视民工,担任过制片人、新闻主编。


1

追不上的国内“基础”教育

我们选择退一步

今天恰好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样一张牛娃评定标准表,不知道你有没有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看到过。

我和妻子看了后讨论了一下,如果我家娃没有出国,现在还在国内,以在国内的发展水平参加幼升小的话,估计勉强才能够得上“普娃”,而且识字量肯定是不达标的。

但我们又有一个疑问:如果在学龄前达到了“超牛娃”水准,那还要上小学干嘛?似乎直接可以进中学了!

在上篇文章的评论中,有朋友指出:你们在上海幼升小竞争不过别的孩子,不是因为人家学太多,而完全是你们“懒育”的结果!

我们心虚地接受。

我们的确没有在孩子5岁以前让他背唐诗、念三字经、写汉字、做算术题。更没有去抢名额送他去某某思。我们错了,其结果就是:好好的大上海呆不了,要举家离乡背井到一个不发达国家生活。所有像我们一样“懒育”的家长们,请以我们为鉴!

但弱弱地说一句,我们也有让他去上一些辅导班啊。

最长的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英语班,从三岁半起一直到五岁半他出国。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接受了外教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起步阶段学了Phonics自然拼读法。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对他到国际学校后在语言学习方面跟上是很有帮助的。

▲我家娃在上海的时候上课外英语班。

另外,我们还上过大约一年的绘本班,就是用中文绘本来进行阅读启蒙,后阶段还教一些简单的汉字。这对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还是蛮有作用的。

现在,每周老师会给他发两到三本英语绘本,他自己还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两本书。所有这些书都必须在一周内读完(当然是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还有一本发给家长做记录的阅读手册。

所以,不存在什么把孩子往国际学校一送,家长就可以做甩手掌柜的情况。这些阅读都是在家里完成的,需要家长参与。

STEM是给他报的第三个课外辅导班,大约上了一年不到。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种动手又动脑的课特别吸引他。

后来我们去曼谷参观面试国际学校的时候,因为教室和他上STEM课时候的环境很像,而且工具、手工作品、模型、教具比国内更多,当时他呆在教室里都不肯走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所国际学校。

▲教室里,在桌上做小实验。

现在看来,我们在上海的时候给他报的辅导班都几乎没有以针对“幼升小”的考试为目的。因为,我们觉得孩子的成长有他自然的规律,不想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

比如,在孩子五岁前没有让他去写字,是考虑到小孩的手部发育还没到能掌控笔的程度。不过那时候为了完成英语辅导班的作业,还是有一些英语书写,写的那个难看啊。

但是,在这边上国际学校之后,我发现,英语的书写突然好了很多。这不是因为这边的国际学校有什么书写训练的妙方,而只是因为差了一年,手部的发育完善了,能更好的掌控笔了。这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结果。

所以,在我们看来,与采用所谓“鸡”的方式去催生一个所谓牛娃相比,我们更愿意保护孩子的天性中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节奏和方式去慢慢培养。真正的牛娃应该是“慢牛”,而不是打激素吃兴奋剂的“蛮牛”。

▲我家娃在上海的时候执笔姿势还是有点问题。

在得知我们要带娃到泰国读国际学校后,有些朋友也关心的问过我们:你们家孩子以后就是要到美国念大学了吧?要爬藤了吧?我看到在上一篇文章里也有留言推断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读书、读好书、进名牌大学!

但其实吧,我们还真没想过他将来要进什么大学!我们也没有给他设定任何的目标。

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焦虑的父母呢?因为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我家孩子要好好念书,一路名校,最好能出国,最好是藤校。然后带着名校的光环,到社会上找一个形象好、赚大钱、又稳定的工作。

这是一条大家都在往上挤的路,我和妻子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我们会对孩子说:

这样的道路爸爸妈妈已经走过了,你不必一定要和我们一样走同样的路。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去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做一份最适合自己的事业。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带娃到泰国上国际学校的真正原因,离开了层层筛选的应试教育,走更人性化的真正国际教育道路,让孩子有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成为一个明白自己人生目标的人,有追求幸福能力的人。

甚至,他提出将来不上大学都可以。如果他愿意成为一个没念过大学的快乐的厨师,一个走四方的自由摄影师,都OK。

▲国际学校教室里的学生绘画和手工。


2


应试中文教不了,上中文我有信心


在上篇文章的留言讨论中,最热烈的就是出国念书后的中国文化能否保持的问题,以及中文教育问题。

我先摘录一段在我们的公众号“曼谷客”里一位妈妈的留言吧:

在评论里大多数都是忧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熏染,同时也没有得到他们认为的欧美国际文化。但是只有我们知道,我们在泰国的中国孩子回家之后吃的还是中国菜,说的中国话,看的中国电视在学校,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一样都没拉下哈

我家娃现在在家里还是说着一口上海话,在他这个年龄的上海孩子中,能说上海话的比例已经不高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持是不是一定要在国内才能做到?

在国外成长的中国孩子可以在接受西方教育之后依然同时保有中国文化的影响么?

我不敢说一定,但是至少我看到过实际的例子。

去年年底,孩子放假我们回到上海。和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吃饭,看到了她已经在纽约大学商学院念大二的儿子,他是13岁跟着妈妈移民加拿大的。

▲13岁移民,现在就读纽约大学的帅哥。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阳光、自信而有自己人生追求的大男生,还是业余模特,绝对秒杀韩国“欧巴”的。他说他非常喜欢纽约,但更爱上海。他每年暑假都会回到上海,大学毕业后想回到上海创业。我看过他拍摄制作的上海短片,镜头游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昏黄但温暖的老弄堂,表达了对自己出生的城市的深深的眷恋。

他说现在在学金融,但将来想进入影视行业。和小伙伴在冰岛和摩洛哥旅行拍摄的短片,镜头语言的运用、音乐的搭配、剪辑的节奏,都让我这个电视人觉得后生可畏。他的青春期都是在海外度过的,但是没有成为一个香蕉人,而是一个能够中西融合,有独立人格的年轻人。

顺便说一句,他小学是在上海复旦万科实验小学念的,是第一届的双语班。我想这也正好回应了前几天在网上热传的那篇文章《不要迷恋“高大上”的魔都双语学校,那可能只是个传说》里所谓“我认为魔都是无书可读的”的论断!这个男生当年在小学双语班的很多同学都和他一样,后来或早或晚的到国外求学,而且都是欧美一流的大学。

▲当年复旦万科实验小学第一届双语班的孩子,现在都去到了欧美一流大学。

在我们出国之前,老实说,对于让孩子从小就成长在国外这一点。我们内心不可能是没有纠结的。但后来,我看到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一句话“要站在世界看国家,而不是站在国家看世界”。心中豁然开朗了。

再来说说中文学习的问题,大家可能有误解,认为在泰国的国际学校是没有中文教育的。在曼谷,是有一些中英泰三语教学的国际学校的。其中的新加坡国际学校,那个中文教学的程度,我认为一点不比魔都的牛校差。

另外,即使在一些以英文教育体系为主的国际学校,有的也配有中文老师,作为选修课,学生从小学阶段也可以选读。但是,我们上的那所国际学校,因为学生人数比较少,要到初中才有中文老师。在此之前,我们只能靠自己来教了。

▲以泰国新加坡国际学校为例,就中英泰三种语言同时学习与上课。

在这里再引用一段上篇文章发表后的留言:

如果以应试教育的思路来说,我们自己教,肯定不如老师教的好!但是,换种思路,为了让孩子爱上中文,发现中文的语言之美。按照这个路子教,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回想我自己从小开始接触中文的经历:

四岁的时候,在家门口的水泥地上,外婆用粉笔写下了我最初认识的几个汉字。

七岁的时候,让爸爸给我买了第一本比较厚的书,我记得是《十万个为什么》,借助《新华字典》开始读书。八岁看了第一本长篇小说。在小学阶段,《儿童时代》、《少年文艺》是成长的精神食粮。

初中开始有了图书馆的借书证,广泛的阅读各种类型的书,记得那时候读了古今中外好多散文名家的作品集,为中文的语言之美而陶醉。

高中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上课之余,每周有一个中午,给大家上唐诗宋词的鉴赏课,我们有好多油印的唐诗宋词讲义,有的诗句到现在还能背诵。

▲这些书籍想必也是许多7080后爸妈的童年回忆吧。

所以,对于中文的掌握应该源于兴趣,源于热爱,从阅读中发现中文之美,在使用中体会中文的魅力。

我们现在正在积极准备,因为我家娃现在一方面在英语上还是需要适应提高,同时他现在是三种语言并行,在学校还有泰语课,是给非泰国学生上的那种泰语课。为了不给他在语言适应期造成混乱,我们打算等到他正式上一年级的时候再启动中文教育。

好在现在互联网发达,我发现有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大学学者也开始认识到中文启蒙的重要,和我们以前走的弯路,纷纷推出了针对孩子中文启蒙的网络课程,我们现在自己在学习,消化吸收后再根据我家娃的特点进行教育实践。希望能够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到时候分享给大家。

总之,我们是逃避了被认为是必经之路、唯一通路的体制和某些观念。可能会被认为是三观不正吧,但如果逃避的结果是让孩子和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大的主动权,我们坚定的选择这种有用的逃避。

下期预告

在后面的文章里,曼谷客昆哥要讲一个保证让各位家长都关心的话题——东南亚有哪些好玩儿又高品质的暑期营和暑期项目?不管是想暑期“成功甩娃”,还是想和孩子一起到东南亚的碧水蓝天里度过难忘的夏日,都请关注下期的文章哦!


点击以下标题,观看"讲述"栏目更多精彩文章:

《全家客居泰国只为给孩子读国际学校,这笔账划算吗》

《3个准牛津生成长记,这个时代的无问西东》

《早知道不鸡血也能进伯克利,我就多玩一点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